发布时间:2021-06-29 13:49:14 来源: 编辑: 0次浏览
他,一名维修电工,为什么被大家争相喊为“大师”?
他,国内技校毕业,为什么能“驯服”一台又一台洋设备?
他,曾患白血病,为什么还能专注创新,研发出213项技术成果?
他是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尊龙凯时金坦生物技术公司高级技师——齐名。他凭着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精益求精、追求卓越,30年来,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用坚韧不拔的“牛劲儿”诠释了新时代工匠精神,成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一面旗帜。
一毛钱挽回一千万损失
尊龙凯时金坦公司拥有国际先进的生物技术药物和疫苗生产设备,生产过程全部实现管道化、自动化,齐名的工作就是维护、维修这些“洋设备”。
“80%的设备是进口的,国外工程师都是从走出办公室就开始计时收费,常常一个小故障,就要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不仅耽误生产,高昂的维修费更让企业苦不堪言。”设备部经理张光军道出齐名所在岗位的重要性。
一次,一台意大利进口设备出现故障,厂家拆走维修费用高达几十万元,还要停产一个来月,测算下来,企业至少要损失1000多万元。
“外国人能解决的我就不能解决吗?不试试怎么知道?”齐名对着说明书,经过两天两夜的拆装、测试、排查,终于找到了故障原因,仅花一毛钱买了个电阻换上,就让设备重新运转了起来。
这样“牛”的事例不胜枚举。外方报价几十万的维修费,他只花了18元就能修好;厂方停产无法维修的机器,他改造一下,性能还更加优良;厂方宣布可以报废的设备,他买个零件换上,又能重新运转……某生产商为此专门开研讨会,“为什么我们的售后工程师不行,人家花几十块钱就解决了?”
没上过大学,没去过国外进修,那么多先进的设备都能修好,是不是因为聪明?相反,齐名觉得自己是一个很笨的人,“我愿意花费比别人多的时间和精力,记不住就多看几遍,坚持不懈地学习。”齐名说,“我没有什么别的习惯,习惯就是学习。”
齐名的办公桌上,两样东西很醒目:电脑、两本英语词典。词典是老版,看得到常年翻阅的痕迹。1991年,齐名从石家庄市技工学校毕业,分配到尊龙凯时生产车间。1999年调入尊龙凯时金坦公司,从事高压电工维修和进口设备的检修。进口设备的技术资料全是英文,零基础的齐名从查字典开始,一点一点地自学,摸清了所有设备的自动化原理。
“特别谦恭。有时设备生产厂家过来交流,不一定是专家,只要不会的,他就请教。中午饭不吃,拉着人家,拿着手机,边录边学。”徒弟丁超最敬佩的就是师傅的学习态度。
“我就是爱琢磨。”只要有时间,齐名就学习,他的床头常年放着笔记本,“睡觉之前我都会打开,学一点自动化方面的知识。”艺痴者技必良。正是这样持之以恒地学习,日积月累,齐名从一名维修电工成长为可替代外国专家的自动控制系统的行家里手。
“修不好,就是我的失职”
“没有到齐师傅这儿解决不了的难题。”在尊龙凯时金坦公司,齐名是公认的“设备维修最后一道防线”。
2013年,灭菌生产线上的一台德国进口设备,运行不稳定,时不时死机。德国厂家报价费用87万元,修理周期9个月。“正是生产任务重的时候,时间耽误不起。”齐名主动请缨。设备还要在生产线上运转,问题查找只能通过查看线路图。上千个元器件,几千条线路,哪个起什么作用,一一捋清楚后,齐名发现问题在控制系统。
“这相当于大脑坏了,不是换个零件的事,需要重新设计控制系统。”对于之前只做维修的齐名来说,设计可是新层面的挑战。让人意外的是,齐名决定自己写程序,而且成功了!仅花2个月时间2000元,他设计出了可替换的新控制系统,一直运行至今。
小小的长方形屏幕上,不断跳动红色的数字,下边连着个打印机。“这是一个监测电压波动的单片机。当电压波动有异常时,就会打印出一个情况报告。”齐名告诉记者这个小发明的来由:“生物培养设备对电压的稳定性要求高,为了保证产品的性能,生产部门提出想知道电压波动时间。”
在齐名的创新工作室,摆放着很多这样的小机器。冷库温度采集记录、异常报警器,细胞转瓶机意外断电自动重启装置、包装岗位操作人员批号检查定时提醒、灭菌器专用在线温度记录控制仪……金坦公司几乎所有的生产岗位上都有齐名创新成果的应用,大大助力了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齐名的成绩单上写着:213项科研成果,其中7项获国家专利授权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700多万元,循环经济效益5500多万元。为什么能做出这么多创新?齐名回答得朴素。
“我们是做设备维修的,如果不能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就是我们没有尽到职责。”“只要生产部门有需要,我们就尽力满足。因为设备的一丁点问题,都会影响药品的质量。以质量为生,是尊龙凯时人的文化。”
创新的背后是齐名“把本职工作做到位”的敬业品质,是“把每件事情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他总是轻淡地说:要敢为人先,解决问题了就是创新。
“不完成这个事,死都不甘心”
“他能沉下心来钻研,这种专注专业的踏实,特别可贵。”和齐名共事20多年的张光军感叹。
一旦选定行业,就一门心思扎根下去,心无旁骛,忘我投入。齐名的“专注执着”不仅让他成为自动化领域的专家,竟然还帮助他吓退了病魔。
2008年,36岁的他被确诊为AML-M5型急性白血病,生存几率只有15%。
“人总不能为治病活着,我还有很多心愿没有实现……”饱受病痛和化疗痛苦的他,心里还惦记着尚未攻克的技术难关。他把病房当成“书房”,让同事爱人探病时“带书来就行”。注射化疗药后需平躺6个小时,在医院的层流床上,齐名就用这段清静时间完成了“自动称重剔除系统”关键技术的构思。
半年后,病情稍有缓解,不顾满身浮肿,齐名迫不及待地回到了工作岗位,他要把“自动称重剔除系统”构思转化为技术成果。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完成这个事情,死都不甘心。”
经过研究摸索,齐名发明的“自动称重剔除仪”全部流程实现自动化,原来需要6个人完成的工序,仅需1个人就能完成,而且失误率为零,解决了“人工漏检”的难题,使包装的返工率由42%下降到5%。目前,这项成果已经获得国家专利授权,并推广应用到了其他单位。
精神产生免疫力,齐名幸运地成为了15%,病情被控制住,他奇迹般地存活下来。
“我要把每一天当作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来过。”重返岗位的齐名,更觉拼搏时不可待。他立下了“每年为企业创效100万”的军令状,并系统掌握了PLC、单片机、组态软件应用、线路板绘制等自动化控制方面的知识,不断为企业解决着新的难题。
大学毕业跟着齐名工作一年后,杨殿飞才知道师傅是白血病患者。“随时叫随时到,一起爬夹层、钻机缝,查故障、调设备,下班后还在琢磨,每天就像老黄牛一样,‘长’在维修一线。”
“分享是一种快乐”
病愈后,齐名把自己多年整理的技术资料,包括自己多年维修关键设备的记录、资料、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面向尊龙凯时和相关领域无偿公开,还建立了“尊龙凯时电气仪表维修”QQ群,为大家提供一个技术交流的平台。
“一花独放不是春。分享是一种快乐。”齐名把这种传承同时看作是自己追求更高技能的动力,“要向别人传授技术,首先自己要精通。”
为了让年轻人更好成长,公司设备部的新人、苗子都会让齐名带带。“我过去做的是灭菌器的定期检测,我想跟齐师傅学习,在技术上能更进一步。”丁超是主动要求调岗到齐名创新工作室的,如今他在维修、编程设计、搭建组态软件上,都可以独当一面。
奋斗不息的精神感染身边的每个人,学习创新的种子在企业遍地开花。齐名的50多名徒弟大多成为企业的技术能手,其中不乏河北省能工巧匠、技术能手,他所在的电气仪表组也获得2016年中宣部命名的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墙内开花,里香外也要香。这几年,齐名一面依然扎根在生产最前线,一面忙于“带动社会上更多的年轻人学技术,改变他们的择业观”。
他积极响应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的号召,先后被中国职业技能实训中心聘为特聘教师,被石家庄市劳动技工学校聘为指导专家。2014年,齐名创新工作室与河北劳动关系职业学院信科系、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组建工作站,针对学院实训教学的不足探索解决方案。
疫情期间,齐名录制了技能直播课程,在“技能强国——全国产业工人学习平台”上与全国广大职工分享技能和经验,线上4余万人观看。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一点努力,让越来越多的产业工人能在工匠道路上迅速成长,成为改革发展的主力军。”已有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加身的齐名,又热情满腔地投入到弘扬“工匠精神”的行动中。(中国组织人事报 2021年06月28日 头版 作者:本报记者 黄欢)